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文旅资源
非遗传承
所在位置:  首页 >>  非遗传承
非遗传承—锻刻精美铜雕
发布时间:2022/5/17

易县铜雕

      易县铜雕历史悠久,是古代青铜器制造技艺的延续。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铜人、大铜铺首衔环都是“国宝”级艺术珍品。雍正帝在易县建造清西陵时,宫廷铜雕技艺开始在易县传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易县铜雕锻刻艺术。易县铜雕锻刻技艺可考的传承谱系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1976年,第三代易县铜雕传人牛增录受邀参与制作毛主席纪念堂堂匾大字的锻刻鎏金工程。

      作为一项传统技艺,易县铜雕有怎样独特的魅力?铜雕传承人刘桂军介绍,易县铜雕又名錾刻,技艺特点十分鲜明,“铜雕锻刻的铜板需要选择1.2毫米以上的红铜或黄铜,锻打时高温退火,冷却之后锻锤,为确保铜的韧柔性和延展性达到最佳状态。特别是锻造高浮雕制品时,要反复煅烧退火,才能使浮雕锻刻达到立体、生动的效果。”

      易县铜雕锻刻复杂的工艺全部由手工完成,包括创意设计、下料退火、锻打刻制、上胶锻刻、打磨抛光、作色防护等环节,每个环节都由艺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纯熟的手感进行控制。主要表现手法有浮雕和圆雕,浮雕图案以山水花鸟、莲藤枝蔓、龙凤祥云等为主,圆雕多以室内摆件、城市雕塑、寺庙佛像等形式展现。

      刘桂军坦言,易县铜雕对普通大众而言还比较陌生。“易县铜雕的生命力来自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把铜雕艺术品与丰富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同时也与时俱进,缩小易县铜雕与时代审美观念的距离,彰显艺术水平,做出易县特色。我们还要走出去,参与各类雕塑、铜雕艺术展销展览活动,以多种形式推介易县铜雕,让大家认识、喜欢上易县铜雕。”

      从小在“叮叮当当”的锻刻声中长大,刘桂军耳濡目染,对铜雕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易县铜雕锻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和责任把这项非遗技艺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的同时,也让铜雕产业造福乡里。2016年,易县铜雕被评为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245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