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吹歌俗称西乐会,相传起源于明朝,盛行于清代。
当时元朝灭亡,由西方迁徙过来的人员带来器乐、古谱等,所以称其为西乐会。西乐会最初是在寺庙祭祀时吹奏,其中最有名的乐器“鞑子号”是元朝器乐,而“鞑子”是对当时蒙古人的一个贬称,所以称其为鞑子号,是现存的见证曲阳吹歌历史的有力物证。到了明代,吹歌的表演形式多样,发展规模庞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伴奏器乐日臻完善,简单的敲击节奏换成了有特定意义的乐曲。同时,曲阳吹歌开始吸收各种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的曲调和技艺,吹歌艺术迅速发展,韵调优雅,吹打和谐,自成一家。现在曲阳吹歌不但在拜佛、祭祀、殡葬、求神等活动吹奏,而且开始成为过节、庙会、庆丰收、婚庆等庆祝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流传至今。
曲阳吹歌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唢呐、管子、笙、云锣、小方锣、小鼓、镲、龙头胡等,演奏时乐器可作多种增减组合。曲阳吹歌声音高亢洪亮,旋律多变,音质淳朴,韵律优美,热烈奔放,乡土味浓。代表曲目有《柴扩街》《慢小二凡》《快小二凡》《大放驴》《小放驴》等。2007年,在“魅力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推选活动中,曲阳县灵山镇朱家峪村吹歌队获金奖。
曲阳吹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历史悠久,以乐曲的各种形式见证历史兴衰,记录时代沿革,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化,也是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一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吹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2013年,曲阳吹歌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