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文化报屈菡报道:
在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项目。赵氏孤儿传说、阿里郎、跳曹盖、鹧鸪戏、莲花落、华佗五禽戏、永春纸织画、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傣医药(睡药疗法)、藏历年等项目都列入了名录。
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219项。与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18项、510项相比,此次新入选项目大为减少。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名录数目较为适当。首先,这符合我国非遗资源的现状和保护工作的实际;其次,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产生严格按照评审工作的原则、标准和程序进行,注重科学规范,并突出了入选项目的代表性。
据了解,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是在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开展的,各地充分利用普查结果,提出申报项目。各省(区、市)文化厅(局)、中央直属单位及港澳地区共申报了3136个项目。经文化部组织专家认真审核,确认其中2999个项目符合评审条件。
此次评审工作是在借鉴和吸取前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工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注意采纳各方意见,重点关注了少数民族项目和濒危项目。同时,适当控制入选数量,确保入选项目的质量,以促进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型结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采取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等多种措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保护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