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第十届特博会参展商】三十年磨一剑 让千年邢瓷重放异彩——邢台邢瓷烧制技艺
发布时间:2022/1/10

三十年磨一剑 让千年邢瓷重放异彩——邢台邢瓷烧制技艺

邢瓷是中国划时代产品,源于北朝,盛于李唐,有“南青北白”之说,邢瓷的出现结束了青瓷独霸天下的局面,邢瓷的发明使瓷的艺术呈现五彩斑斓,有人说“没有邢白瓷,就没有元明清的五彩与青花”邢瓷就像一张白纸,给后世的瓷器艺术创作打开了一片天。

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收录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图片

在临城县崆山白云洞风景区的邢窑博物馆内,张志忠正穿着工作服坐在拉坯机前,只见一团白色的胎泥在他手中须臾便成为一个瓶子的雏形。“拉坯、利坯、上釉,入窑烧制,一件瓷器方可成功。”常年闷头钻研的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并不善言谈,但说起邢瓷,他就像换了一个人。

与瓷结缘

1979年,16岁的张志忠高中毕业后回到西镇村后就开始琢磨要学一门技术。当时的农村有一批走街串巷的工匠们,有补锅锔盆的、磨剪子磨刀的、剃头的……其中木匠是让人们非常羡慕的一个职业。那时候,每一家结婚都要请上木匠到家打家具。农村人结婚一般都要赶在春节前的农闲季节,木匠少的村屯,请木匠要提前预约。基于此,张志忠一心想到临城县木器厂当工人。可当时由于木器厂暂时不招人,张志忠只好暂时选择到临城县第一陶瓷厂当临时工,等新的指标下来后再去县木器厂。

1979年4月7号,家里的金秀婶子送张志忠去离家30多里的县陶瓷厂报道,当一进陶瓷厂大门,金秀婶子看到工人们扛着一个个大缸往窑里运时,心里便开始担心从小体质偏弱的张志忠是否能够“胜任”。相反张志忠倒觉得能从村里大队来县里上班很不容易,一个月还能挣18元的工资,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而领导见他长得瘦小,不适合干体力活,就把他分配到了厂美术组,负责设计模具、烧制小型陶瓷品。当时的美术组组长李跃如就成了他第一个师傅。

上班第一天,张志忠就跟着师傅一起把石膏块压成粉,然后用炭火进行脱水,再和成浆,为制作模具做准备。就这样连着干了十几天,恰巧平山县陶瓷厂生产的一款龙壶非常好看,厂领导让美术组复制一下。师傅看张志忠非常有兴趣,便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

可谁想,张志忠“依葫芦画瓢”制作的模具,经过烧制后让师傅非常满意。

5月,临城县二轻局成立了“邢瓷研制小组”,张志忠便是其中一员。正是这一次“歪打正着”到县第一陶瓷厂工作,让张志忠与邢瓷结下了一世情缘。

首揭面纱

1976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当时的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开始了定瓷的恢复工作,期间定瓷考察团来临城实地考察与邢瓷的关系,由此1980年5月临城县二轻局成立了“邢瓷研制小组”。

要恢复白瓷技艺,就必须找到邢窑遗址。于是,小组请来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指导勘查,开始了寻找窑址的工作。专家们从可能性最大的贾村(古名瓷窑沟村)开始搜寻,没有找到。继而往北到南程村,又没有收获。10月,再往北到祁村考察时,终于找到了大量“类银类雪”的白瓷碎片。

图片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在祁村唐代邢窑遗址不仅发现了粗白瓷,还发现了洁白如雪的细白瓷。这是邢窑考古以来,人们第一次发现具有典型唐代邢瓷特征的细白瓷。扒开1.5米厚的黄土,发现了60厘米厚的瓷片堆积层。深埋在地下千年之久的一件件器物渐渐浮出,那“釉色洁白如雪”的细白瓷残件,那保存较完整的白瓷制品,让人惊叹不已。

消息一出,众人夜不能寐。

1981年4月25日至27日,当时的邢台地区科委、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在临城县召开了由中央、省、地、县考古工作者和新闻部门参加的“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与会专家首先考察了瓷窑遗址,对出土器物进行了鉴定。大家一致认为,临城发现的瓷窑遗址应是唐代邢窑或者说是邢窑的一部分,“至少也是邢窑的正统或亲支近派”。

同年5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向海内外播发了《临城探寻到新的唐代瓷器窑址——出土的白瓷器物就是著名的唐代邢瓷》、《“邢窑之谜”的解开》等报道,将我国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公布于世。

图片

慕名学艺

当发现祁村邢窑遗址后,二轻局领导当即决定要烧制一批邢瓷用于后期的评定。接到任务的县第一陶瓷厂开始加班加点研制邢瓷烧制技艺,由于当时厂里没有相关生产细料的设备,他们就从邢台市陶瓷厂购买拉坯和修坯剩下来的下脚料,重新用水搅拌和过滤,然后用于制作成型。

师傅李跃如按照之前烧制瓷器的土办法,凭手感抓原料配比,烧制出来的瓷器始终不尽人意。见此情形,张志忠自告奋勇跟师傅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求去北京购买几本陶瓷书籍,从理论上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原料配比。

“一到北京,我就去轻工业出版社买了《陶瓷工艺学》和其他相关书籍,回来后天天抱着书看,按书上的例子,按计算公式开始算原料比例。”

正在邢瓷恢复烧制的节骨眼上,1980年12月份,张志忠的父亲打来电话告诉他:“你不是想去木器厂上班嘛,那里的指标下来了,可以安排正式工作,你可以去报道了。”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张志忠懵了。父亲见他犹豫不决便说道:“你考虑清楚,这次如果不去的话,可没后悔药吃,过几天给我回话。”那一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满脑子都是如何烧制邢瓷的比例公式,似乎已经注定与邢瓷密不可分了。第二天,张志忠一早便打电话告诉父亲,他要留下来研究白瓷,让千年邢瓷重放异彩。

图片

1983年10月,在河北省轻工业厅总工程师刘可栋的主持下,成立了由临城县经委、唐山陶瓷研究所参加的河北省邢窑研究组。刘可栋找到张志忠告诉他:“定窑鉴定会上,有专家提出来,定窑恢复时是用模具压制而成的瓷器,邢窑恢复一定要解决拉胚工艺。”

为此,张志忠专程到邯郸寻找拉胚师傅,可一连几天下来都寻觅不到,北方拉坯技艺几乎失传,经多方打听得知在景德镇有个“古窑瓷厂”,为了保留传统工艺,工人以传统的手工制瓷工艺操作,各大瓷厂退休的老艺人,有完善的一套传统手工制瓷工艺。

1984年5月,张志忠慕名坐上了去景德镇的火车。

下了火车直奔景德镇古窑瓷厂,在这里看到了拉坯的技艺,让他欣喜若狂,可一打听这技术不外传。

正在张志忠万般沮丧时,讲解员无意中透入自己曾当过兵,而他的办公室主任是河北人,这一消息又让他重燃起了希望。经过推荐张志忠见到了古窑瓷厂的办公室主任刘海鸥,在交流中得知刘海鸥是临城东镇人,对于张志忠这个老乡想学拉坯技艺的请求爽快的答应了。

可谁知,当张志忠满怀期待回临城交接完工作,再一次来到古窑瓷厂时迎面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厂长却不同意,虽有老乡刘海鸥的帮忙,可仍无济于事。

图片

既然来了,就不能无功而返。于是,张志忠在附近找了一个简陋旅店住下来,每天找厂长软缠硬磨。当时正赶上南方的梅雨季节,几乎天天都在下雨,一连19天都不见太阳,这也给张志忠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阴霾。在第20天,厂长终于被张志忠的感动,破例让他进厂学徒。恰巧当天出了太阳,张志忠望着太阳笑了。

张志忠拜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退休的70多岁的拉坯大师程光逵为师,每天利用中午或晚上下班后的时间,用别人剩下的泥跟师傅学艺。当时学拉坯技艺至少要学习一年,张志忠在师傅的细心教导下,靠着自己辛勤和努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已经初步掌握了拉小件泥坯的技艺。

正当张志忠为自己的“成功”欣喜时,刘可栋打来电话催促他抓紧时间回临城,原来研究实验组任务告急,让他回来担任工艺组组长主持工作。为了不影响整个研究组的进度,张志忠放弃过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继续学习。

1985年3月,张志忠不舍地告别师傅程光逵,回到临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师傅写了好几封信,表示要到临城继续教张志忠:“你还没有学会整套拉坯技艺,你不能完不成任务,不能对不起国家。”师傅不顾年老体迈,从景德镇赶往临城,手把手教他,使他逐步掌握了大件拉坯的技艺和利坯技艺。

图片

尽管张志忠掌握了拉坯技术,但没有好的原料烧制白瓷也是“无米之炊”。

要烧好的白瓷,需用“红砂石”作主料。张志忠想,既然临城有白瓷遗址,那附近就一定有原料。为了找到“红砂石”,他与技术组的人员背着铁锹历时一年之久,踏遍了临城西部的山山水水,终于在石城、牟村、祁村煤矿等地找到了钾长石、石英、粘土、红砂石和天然优质釉土,这为白瓷烧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因为当时资料特别匮乏,仿制邢窑白瓷需要标本,于是张志忠与邢窑研究组的成员一行4人对北京、保定、太原、西安、洛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西安考察时,西安东城门有个陶瓷展览,张志忠与其他3人隔着玻璃橱窗用手对各种展品进行测量比例,返回宾馆后又一张张分工画图,可样稿总感觉与实物相差甚远。在第二天,抱着侥幸心理去拍照,最终因闪光灯引来工作人员,还把胶卷曝了光。也正是这一次遭遇,张志忠又向领导提出调入文保所工作的意愿。

之后,张志忠和有关专家在内丘、临城进行了大量实地勘查,对白瓷艺术造型、装饰技法以及工艺技术路线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经过上百次试验,成功仿制出玉璧底碗、玉环底碗、平底碗、执壶、白瓷盒、白瓷瓶、白瓷坛等20多种产品。

1987年1月15日,在“邢窑恢复研究鉴定会”上,由张志忠亲自配料和拉坯制作的长颈瓶、白釉罐、唾盂等6种仿邢窑作品获得了专家高度评价,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用手工拉坯成型,按照唐代邢窑工艺程序和造型装饰艺术做出的产品是成功的,达到了试制的目的,胎釉特点比较准确,基本接近唐代邢瓷的艺术水平。”通过了省部级技术鉴定,张志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功复制邢窑白瓷的第一人。

此后,张志忠的作品多次在省级和国家级陶瓷大赛中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2012年退居二线的张志忠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邢窑的恢复和传承上。

“人们对邢瓷的认识程度不高。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邢瓷,喜爱邢瓷,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邢瓷、传承邢瓷。”

一次,他与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沈岳明聊天时说,咱们能不能搞一个“南青北白”邢窑越窑陶瓷展。二人的想法得到了中国古陶瓷会会长王莉英的赞同。2013年,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暨“南青北白”越窑与邢窑学术研讨会在慈溪市开幕。其间举办了“南青北白”瓷器展,白瓷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张志忠说:“恢复邢瓷的辉煌,是我的梦。”

产品展示

图片

邢瓷 春
图片

邢瓷 福如东海

图片

邢瓷 翰林罐争春

图片

邢瓷 睡莲

图片

邢瓷 鼓钉洗

图片

邢瓷 一代天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245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