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文旅资源
燕赵名胜
所在位置:  首页 >>  燕赵名胜
打开红色记忆(七)——走进董存瑞烈士陵园
发布时间:2020/5/13
      河北是革命老区,是敌后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近年来,河北红色旅游发展风生水起,全省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特色突出,在全国位居前列。80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160余处红色旅游景点遍布全省。西柏坡、白洋淀、野三坡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河北省红色旅游的重要名片;李大钊故居及纪念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地享誉全国。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河北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无论是缅怀先烈,还是忆苦思甜,多情的山水,沧桑的人文总能让人铭记历史,享当下来之不易的快乐生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 进红色景区——董存瑞烈士陵园,感受对党忠诚、舍生取义、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英雄精神。

景区简介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经过几次大规模扩建,现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董存瑞烈士陵园入选。

      1982年董存瑞烈士陵园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并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英烈事迹

      董存瑞,满族 ,192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过一片开阔地,前进中,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他忍着剧痛坚持冲至桥下。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均因没有木托而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未满19岁。

景区展览

      走进陵园,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壮烈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拉响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已有300多万人次来到这座塑像前瞻仰。在占地4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中央,19米高的董存瑞纪念碑象征着他19岁的闪光年华,碑上“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1957年由朱德元帅亲笔题写,高度概括了董存瑞光辉而短暂的一生。

董存瑞雕像

      董存瑞烈士纪念牌楼建于1961年,属烈士陵园的早期建筑,它的形式是仿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牌楼。该建筑高7.5米。牌楼上借用了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这六个金色大字,在这里象征着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

董存瑞烈士纪念牌楼

      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61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馆为单檐五脊斜山砖房,上覆红板瓦,总高7.5米,面阔21.5米,进深7米。门前有柱廊,四根3.6米高的方柱,顶起3米高的西式山字上檐,上檐正中是"存瑞烈士纪念馆"7个金色大字。

      现在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建于2008年,建筑面积为2300平方米,其建筑效果为了兼顾陵园内其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重点体现出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一层框架结构,仿古式建筑。馆内共有8个展厅,通过5大部分的内容和声、光、电、投影技术的配合,生动地讲述了董存瑞光辉的一生。

      陵园是在康熙御建的波罗河屯行宫遗址上修建的,位于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朴实的隆化人民把位置最好的地方用于纪念英雄,每天都有人自发来这里向英雄献花。

精神永流传

      当时的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一批批学子毕业时都要到陵园向英雄宣誓,“走出存中门,留住烈士魂”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追求。1985年,19岁的董存瑞的侄女董继英自平泉师范学校毕业,留在存瑞中学任教至今。“这里是伯父的牺牲地,在这工作离伯父更近些。”董继英深情地说,“把伯父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对党忠诚、舍生取义、热爱祖国、奉献人民。63年来,存瑞精神薪火相传,已经成为激励隆化人民的不竭动力。为缅怀和宣传英雄的丰功伟绩,永远激励后人,隆化县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董存瑞烈士陵园已位列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隆化县专门编制了《承德市董存瑞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

      英雄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烈士的骨肉化作泥土融入这片土地。烈士墓旁几株紫色的丁香花开得正盛,远处隐约传来的歌声令人心潮澎湃:“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245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