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文旅资源
燕赵名胜
所在位置:  首页 >>  燕赵名胜
打开红色记忆(六)——走进冉庄地道战遗址 感受峥嵘岁月里的战斗传奇
发布时间:2020/5/11
      河北是革命老区,是敌后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近年来,河北红色旅游发展风生水起,全省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特色突出,在全国位居前列。80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160余处红色旅游景点遍布全省。西柏坡、白洋淀、野三坡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河北省红色旅游的重要名片;李大钊故居及纪念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地享誉全国。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河北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无论是缅怀先烈,还是忆苦思甜,多情的山水,沧桑的人文总能让人铭记历史,享受当下来之不易的快乐生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红色景区——冉庄地道战遗址,一起寻访燕赵大地的红色之旅,重温红色革命历史。

冉庄地道战遗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封锁沟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冀中人民展开了地道斗争。并继而成为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敌后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扭转战局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普通的村庄,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旧时的街道,旧时的房屋,旧时的墙院猪舍,伪装的地道口和34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是冀中平原25万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

冉庄是冀中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那古朴宁静的村道、陈旧斑驳的石碾,那无言伫立的古槐,还有那隐于房根墙角的枪眼工事、临街墙上的大幅抗日标语,都在默默诉说着这个普通村庄在那个峥嵘岁月里的战斗传奇。

地道战遗址有不同的出入口。如今冉庄已经成为整个地道战大型展村。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地方部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如今开放的地道段落不是很多,虽然地道内有壁灯,但在某些角落还是需要自备手电筒。

为了充分发挥地道的优势,人们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高房工事,在地面修建了地堡,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烧饼炉、柜台、墙角、墙根等处,修筑了工事、枪眼。所有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望,又能射击。

冉庄地道工事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敌人火烧冉庄,残杀骨肉同胞的野蛮行径,激起冉庄人民的深仇大恨。就像电影《地道战》中演的一样,敌人凭借优势兵力进入冉庄村后,到处搜寻地道口,一旦找到就会往地道里灌水,或放烟放毒气,各种手段无所不用。于是军民的聪明才智也被激发,不断总结作战经验,边战边挖,虚虚实实,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构思精巧的地道口和作战工事。如针对敌军灌水,双层地道被群众开发出来,下面一层与水井连通,敌人灌进来的水可通过下层地道流回水井。

敌人残酷的手段均被冉庄抗日军民一一巧妙化解。战斗中,常常如神兵天将,敌人常被打得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地道战不仅表现出来当时冉庄人抗日的英勇,更有他们在极端艰苦险恶环境下,展现出的高超智慧。

千年古槐,铮铮大钟,记录着冉庄的烽火年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反蚕食、反扫荡、反封锁”等抗日标语到处清晰可见。沿街小摊上摆的是各式模型枪和各种版本的《地道战》,老槐树和古钟前,不时有游客头扎白毛巾,腰里别上两颗手榴弹模型,拉着敲钟的绳子演上一出“高老忠就义”。

冉庄地道战遗址,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为基地题写了牌匾;1997年6月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馆名,杨成武、吕正操、张爱萍、魏巍等老一辈革命家、著名作家等亲临遗址参观并题字留念。

纪念馆自建馆以来,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来这里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近几年,每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245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