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8年7月1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烈,建立了李大钊故居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包括展览馆和故居,其中展览馆座落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经中共中央批准,河北省委立项,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胡锦涛同志出席典礼仪式,展览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8680平方米,其中主楼面积52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50平方米。
李大钊纪念馆主要参观内容包括: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李大钊纪念碑林、李大钊廉洁风范专题展览、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纪念馆为副处级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下设六个部室,分别为:办公室、宣教部、红色旅游开发部、园林部、保安部、李大钊故居管理处。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李大钊故居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1982年7月23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钊1889年出生于当地一个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幼年受私塾教育。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冬,怀着重建中国的志向,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钟报》主编。1917年年底,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同时兼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在中国首先宣传马克思主义,连续发表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名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并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918年12月,与陈独秀等共同创办《每周评论》,大造革命舆论。1919年2月,又参加了重新改组的《晨报》编辑工作,并在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发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同年,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批判了改良主义思潮,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它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茹珍监造。故居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淡雅,是一座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穿堂套院。
李大钊故居,是大钊同志诞生和幼年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李大钊接受了严格的家教,对他以后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到李大钊故居参观学习的人次不断增加,广及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李大钊故居现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旅游胜地。
进入纪念馆,是8根功绩柱。功绩柱高3.8米,呈6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刚劲有力的柱体上端,雕刻着党旗党徽的图案。8根功绩柱,占位8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
登38级台阶,可到达瞻仰大厅。馆内38级台阶象征了大钊同志走过的38年人生岁月。瞻仰大厅内,安放着大钊同志汉白玉坐像,坐像高3.6米,神态沉静、深思。面容和蔼可亲。坐像背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