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保定市设立,比肩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设立雄安新区这一在新华社通稿中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受到了各方关注。行动最为敏捷迅速的自然是“炒房大军”,不过结果却是铩羽而归!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发声:雄安新区是创新高地,不是炒房淘金的地方;而此前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曾公开表示,雄安新区在规划上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屡战屡胜”的炒房团不被欢迎,说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功过难辨”的房地产业将不再列入雄安新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内容”,当然新区建设也定然不会再走“破坏自然环境谋求经济发展”的老路。这一未来的“国际一流城市”会发展哪些产业来支撑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引来众多猜测和分析。文化产业及其融合发展将是雄安新区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
雄安新区地理范围包括环绕“华北明珠”白洋淀的保定三县:雄县、容城以及安新县。结合新华社发布的通稿中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习近平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以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中所提出的“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等相关内容;再考虑到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产业现状等各方面因素,文化产业是最为符合雄安新区未来“需求”的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会在雄安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进程中最具有想象空间。
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承担着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验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并使之成长为中国经济第三极的重任。雄安新区的定位是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无关的城市功能,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一张白纸”上规划建设一座新城,离不开科学理念的引领、先进规划的导航,“新发展理念”和“融合发展”将成为新区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意味着,建设雄安新区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铺底,以高端高新产业拉动。融合发展意味着,建设雄安新区不等于再造一个“超级城市”,不会重走高投资、大项目拉动的城市开发模式,而是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并与上述城市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实现错位发展。而文化产业及其融合发展则是符合上述“疏解”功能需求并践行“新发展理念”和“融合发展”的最佳选择。
有关专家认为,从中国产业发展史来看,经历了轻工业和纺织工业大发展时期及中华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时期,未来的第三阶段发展,就是创新。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中心,应该是雄安新区的“大目标”。而创新也是文化产业的主题,引领和带动其他产业创新发展是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和天然属性。这也是未来雄安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将更具有想象空间的理由之一。文化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尤其是跨界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新兴文化业态也赋予了文化产业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雄安新区未来将会以“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展现形式,创新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教育、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文化地产、文化体育等新兴文化产业,展示其“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新区特色,最终达成“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