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张士儒
一、必然选择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全省经济都面临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找到一个近期有效、远期利好的办法。从要素动力学意义上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其中一项有效的选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文化和文化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创意与人才将比传统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和资本,更快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20世纪以来,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发生过100多次银行业危机,给发生国家或地区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但每次金融危机之后,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大都获得了新的发展,有的是突飞猛进的跨越发展。
我国高瞻远瞩,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些英明决策,必将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载入发展史册。近年来,我国和我省文化产业的年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今年1—5月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走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已经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问题。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基,社会进步的源泉,经济繁荣的保障。文化传承体现着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形成全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激励人们不断开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的特质是由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作用和文化产品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文化产品与其他一般物质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塑造人的灵魂,诉求着人文精神,使人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前提保障。文化产业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产业,是生产力水平现代化、经济结构高端化、人们需求高级化和文化生产市场化的结果,是让群众富脑袋的同时富口袋的产业,可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一)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文化是制度之母,体制问题说到底是文化问题,属于制度文化。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资金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的体制和文化——人们也称为制度经济学。
(三)文化产业能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两大引擎,有效地提升社会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品价值创新,构建完善的价值实现体系,有效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四)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文化生态环境保障。硅谷作为一个成功的高科技聚集区,其真正的优势在于它能提供一个创新所需要的特定文化生态环境。这种环境能有效地把创新精神和创新需求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五)保障创新的原始性。具有文化意义的创新是以原始创新为本位的,是在一定文化生态环境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实现根本意义上的创新成果。具有原始意义的创新,才是创新价值的核心。
二、文化力与经济力的融合,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缺少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竞争力的经济,缺少经济的文化是没有活力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如果没有文化强有力的支撑,生产力就不能获得质的提高和较快发展。当前,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例快速增长,可以缓解环境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同时,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文化产业价值实现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新的财富源泉,可以通过文化产品自身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带动物质领域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美国实施的联邦戏剧计划、音乐计划、艺术计划、作家计划,日本出台的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韩国确立的文化立国方针,都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战胜本国经济危机,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同时,文化产业可以促进横向讲平衡、纵向讲和谐、整体讲实力的科学、和谐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
三、文化产业要加强五个功能建设,大力提升文化实力
这五个功能是:①文化资源的整合功能;②文化市场的培育功能;③文化产品生产、消费的引导功能;④文化人才的培育交流功能;⑤文化成果的共享功能。通过文化产业大发展,有效地提升文化实力。文化实力在经济层面上,体现在竞争力的增强上;文化实力在社会层面上,体现在对社会道德高尚的追求上;文化实力在制度层面上,体现在能保障人充分释放能量的有效机制上。从历史经验看,凡出现社会性困难,都需要文化对人们的心灵进行按摩。文化产业很容易成为最具亲和力的经济门类,它能安慰心灵、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提升国家软实力。
四、当前我省文化产业领域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讲,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发展强省。目前,我省文化企业虽然经营灵活、注重技术、专业化及对市场反应灵敏,但总体看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经济效益不高,创业、融资困难,资源利用度低,创业文化建设滞后。突出反应在对政策性创新引导反应迟钝,缺乏企业创新明确目标,没有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企业创新文化,缺乏及时有效地反应市场变化的创新理念和创新保障机制;在与高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业态中,缺乏主打品牌,为他人做嫁衣的边缘化现象普遍存在;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收益率低,极大地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市场上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在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塑造强大的国家文化形象,也是文化态势强弱的市场表现形式,是质感的衡量尺度。文化质感要内有凝聚力,外有征服力,纵向有积淀,横向有活力。
毛主席讲过: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发展文化产业,我们确实面临着本领的考验。当前,我们要站在全局定位自己,站在未来定位现在,把握好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地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要素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特质,不断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把握和努力。
(一)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这为世界性文化产业大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发展强国。
(二)着眼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健全市场功能,加快改革步伐。在财税、经管权限、政策措施、智力支撑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予以支持。根据需要和可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特区、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区,培育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跨区连锁经营模式,尽快形成大发展的格局。
(三)抓住当前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东方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兴趣不断增强的有利时机,抓好具有突出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出口,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推进我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
(四)当前要大力加强六个体系建设
①行业管理体系,②产权评价体系,③资金融通体系,④市场支撑体系,⑤法律保障体系,⑥人才培育交流体系。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需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只有边提高认识、边统一认识,边建设、边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五)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和旗舰型文化企业
品牌可以是文化产品,也可以是文化活动、文化单位、文化名人,品牌要有经济含量,更要有文化价值。知名品牌和旗舰型文化企业的结合,可在国内发挥带动功能和整合功能,可在国际上发挥出海远行功能。旗舰型企业是在产业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心企业。以旗舰型企业为核心,逐步形成专业化、标准化和配套化的分工协作体系,对外增强竞争力,对内发挥技术创新、扩散和集成的主渠道作用。中小企业与旗舰型企业合理分工,形成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分工配套体系,可以降低成本,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加快发展。培育旗舰型企业要面向市场。行政资源是有限的,市场资源是无限的。通过市场培育旗舰型文化企业,重点要放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
六、历史的选择
当今世界,决策者们在巨大的压力和共同的挑战面前,变得更加智慧、更加理性、更加包容,正在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努力寻找着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要站在未来而定位现在,就会发现文化产业是一种战略资源,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文化产业的价值不只是在文化上和经济上,还体现在国家发展战略上。行为取向、行动智慧、驱动力的产生都不会超越文化发展的高度。从这个意义讲,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被高度重视是历史的必然。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文明做出一份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原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