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厅文件
冀文字【2016】9号
河北省文化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省文物局,河北演艺集团,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文广新局、文物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北省文化厅
2016年6月27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共河北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统计口径和范围,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以来,河北省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改革、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全省文化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 %。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名中,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入列全国前十位。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提升。培育了一批文化产业强县和特色文化产业群,每年新增投资超亿元文化产业项目均超过100个。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0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1家。全省新闻出版广电产业集约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河北影视集团等完成整合的大型市场主体进入实质运营。
文化精品生产成果喜人。创作推出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唐山大地震》、电视剧《太行山上》《打狗棍》、综艺节目《中华好诗词》等一批优秀影视文化产品,创造了国内影视界的“河北现象”。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西柏坡文化、京畿文化、长城文化等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文化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三省市签署《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京津冀演艺领域深化合作协议》等一批合作协议,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达成了协同发展共识。
同时也应看到,河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发展水平、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先进省份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理念上,重加工生产轻内生增值、重外延扩张轻创新驱动等问题依然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石家庄、衡水两市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其他九个地市均低于2.5%。产业结构仍不合理,文化用品生产和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占比较大,在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占比高达37.8%,而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只占9.7%;“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严重滞后,占比不足5%。
同时,我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不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缺乏;文化产业项目规模小、实力弱、贡献率不高;新兴文化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滞后,“互联网+”与“文化+”融合发展不理想,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网络文化产业等引领支撑能力相对较弱;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产品创意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机制尚需完善,三地文化产业深度合作、共赢发展的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
(二)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联合承办冬奥会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一是国家重大文化产业战略部署陆续出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纳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部署。
二是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有利于文化产业新业态成长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拓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是河北省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要求,倒逼文化产业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化,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精准对接文化消费需求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动力,有助于我省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举办2022年冬奥会正在拉动京张文化产业集群率先崛起,为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是河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国际化视野整合优势资源,有利于提高文化开放发展水平。
七是文化创新创意创造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动能,“文化+”和“+文化”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提升。
未来五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文化产业综合成本上升,后发地区追赶难度增加;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市场主体创新实力不足,高附加值的文化内容生产能力较弱;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有效供给不足,政策环境亟待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各相关主体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牢牢抓住文化发展繁荣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创新理念、战略和路径,全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高度。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文化+”、“互联网+”新趋势,以“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为主基调,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深化融合为重点,打造“两区四带”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主动承接京津文化产业转移,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板、增长带,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助推文化强省、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科学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大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实力竞争力。
2.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理顺引导扶持、加强管理和改善服务的关系,实现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同频共振。
3.坚持协同发展与突出特色相结合。落实国家战略,发挥区位优势,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做到承接与融入并重、协同与互补结合,大力提升河北文化产业的特色优势和吸引力。
4.坚持国有与民营并重。提升国有文化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民营文化经济,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多种所有制活力迸发、大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5.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生态建设,大力实施以城带乡和文化强县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结合,促进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6.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既要立足国内,利用京津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充分发挥河北省文化资源、文化政策等优势,又要利用国际文化市场、文化资源,努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合作,推动两个市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主要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主要目标
——文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过“十三五”时期的调整引导,文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互联网文化、文化信息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彰显活力、展现亮点,与全国先进地区的差距缩小,在全省文化产业中的占比达到35%以上,打造10个以上在全国有影响的新兴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产品品牌;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主导产业着力增大产值、做大市场,对全省文化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新培育1-2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传统文化制造产业进一步调整存量、扩大增量,占全省文化产业比重45%左右,其中文化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占全省文化产业比重达到10%。
——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日益完善。“两区四带”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区、冀中南文化产业转型引领区,沿海、太行山、长城、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成效明显,各区带要素聚集效应明显增强,与河北省在京冀津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相协调。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区成功布局一批新型合作项目,在冀中南文化产业转型引领区涌现一批创新型企业,在沿海文化产业带、太行山文化产业带、长城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形成特色品牌和联动式产业链条。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企业创意、创新、创造能力显著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强县、集聚区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乡村、休闲农业创意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产业园区和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新建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培育10个优势产业集群,助推不少于20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培育扶持10个文化旅游示范县、10个传统文化产业示范县、10个转型发展文化产业示范县,发展100个农业文化创意特色乡镇,扶持500个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培育10000家文化产业示范户。“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6.5%以上;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达2000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文化产业开放合作明显提升。区际、国际文化产业人员交往、信息交流、项目交融、产品交易的载体和平台更加丰富多元。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承接京津要素辐射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对外文化贸易持续增长,我省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培育20个以上国家对外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成省级对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
——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日趋良好。对文化产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出版广电等部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目标同向、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文化产业政策更加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提高,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位次在全国前移。文化产业与生态、环保、健康产业相互促进,助力绿色河北建设。文化产业生态实现在发展中传承、在开放中保护、在创新中培育、在包容中涵养、在传播中弘扬。
(二)发展战略
1.创新驱动。实施文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创意人才为支撑,培育“互联网+”等文化经济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文化动能,拓展“双创”动力新空间。推进文化资源与科技、互联网、智能科技、3D打印、大数据和云计算深度互动,培育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着力以文化创新带动创业就业,鼓励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服务,推动创新创意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城建、工业、农业、体育、教育、金融、建筑、商务、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吸纳优势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型业态,丰富发展载体,拓宽发展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规模壮大。以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导向,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文化和创意元素,丰富文化内涵和特色,形成融合型的新业态和产业链。
3.区域协同。按照文化产业发展“两区四带”新格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龙头,推进文化生产要素向区带聚集,加强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合作;精准对接京津地区文化生产和消费需求,改善供给效率和质量,打造河北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优势;利用皇家、长城、运河、燕山等京津冀共有的文化和地理元素,联合打造文化产业带和文化品牌。
4.文化强县。发挥文化强县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其他县(市、区)采取有效措施,争创文化产业强县。挖掘文化遗产、农林山水等特色资源,借鉴欧洲文化小镇发展模式,谋划一县一品、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体验、娱乐项目;加强县域间共性文化资源整合协作,形成特色鲜明、共建共享的县域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县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5.品牌培育。实施“美丽河北”文化品牌塑造计划,整合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等特色文化资源,完善提升老品牌,开发培育一批彰显河北特色的文化名企、名品和品牌;创新营销推广模式,加大线上线下传播力度,提升河北文化吸引力影响力。
四、构建“两区四带”发展格局
根据各地资源基础、产业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结合河北省“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龙头,以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区、冀中南文化产业转型引领区为主体,以沿海文化产业带、太行山文化产业带、长城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为支撑,构建“两区四带”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一)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区
发挥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等地与京津地域相连的优势,整合带动秦皇岛、唐山、沧州资源,坚持“高端对接、协同提升”原则,大力加强京津冀的合作,以市场化手段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把握环首都区域畿辅文化特点,培育“美丽河北•神韵京畿”系列文化品牌,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冰雪文化产业、高科技体验休闲产业、商务会展业、传媒娱乐业等,精准对接京津文化生产和文化需求,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区。重点打造四个产业集群:
1.京张文化产业集群。借助2022年冬奥会契机,突出冰雪文化特色,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化贸易带。塑造张家口国际历史文化城市新形象,支持张家口市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以奥运文化为核心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加快推进明长城维修保护和展示,加强张家口堡保护与开发,规划建设奥运核心产业园区。叫响冰雪文化产业品牌,打造国际文化休闲基地、冰雪运动赛事基地、体育培训基地,把冰雪文化与鸡鸣驿邮驿文化、大境门商道文化、长城文化、坝上草原文化、蔚县民俗文化相结合,集中展示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加大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开发力度,推动泥河湾文化纳入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以黄帝城、中华三祖堂、中华合符坛等景观为核心,加快建设以寻根祭祖、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中华三祖文化园区,大手笔策划“华夏祭祖大典”大型寻根祭祖活动,打造全球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与俄罗斯、蒙古的历史文化交流,重振张库大道文化贸易带。
专栏一 京张文化产业集群:奥运核心产业园区、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张家口中都草原度假村旅游文化产业园、张家口堡保护开发、中华三祖文化产业园、故城(黄帝城)遗址公园、“大好河山•张家口”大型文化艺术创作 、张家口中国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大好河山•草原天路”黄金文化旅游项目、蔚县剪纸文化产业园区、鸡鸣驿文化旅游、张库大道文化贸易带
2.京承文化产业集群。承德地区以草原文化、生态文化、皇家文化、民族文化、融合文化为精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商务休闲、文化创意等文化融合产业。
利用金山岭长城、丰宁京北第一草原、木兰围场、馨锤峰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人文景观,依托承德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丰富内涵,发挥草原生态休闲功能,加强与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民族旅游、文化休闲度假、特色温泉养生度假、影视拍摄、数字创意等产业,逐步形成融合旅游观光、休闲健身、民俗体验、高端体验等多种功能民族风情文化产业带。
专栏二 京承文化产业集群:承德鼎盛文化产业创意基地•梅园建设、承德大清猎文化产业园、承德契丹水洞(溶洞)文化旅游综合度假区暨契丹国际文化源、承德避暑文化产业园区、承德滦河御道旅游文化区、承德市数据文化创业园
3.京津廊文化产业集群。廊坊各地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家居购物、会议会展、高尔夫休闲等特色明显的现代休闲娱乐产业资源,集制造、商务、休闲、娱乐、购物、健身、科技创新于一体,开创现代新型商务休闲文化产业。
针对京津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商务需求,谋划建设大型科技文化体验园区,开发一批现代科技文化体验、现代商务休闲、影视制作等产业项目。香河、三河、大厂等县市加强与北京平谷、天津武清等区县合作,联合打造京东文化休闲旅游区。广阳、安次、霸州、固安等地精准对接京津人才、科技、金融资源优势,推进印装企业设备的升级换代,积极发展国际先进印刷技术,培育一批大型印务包装集团,加快建设河北•廊坊国家印装产业园。
专栏三 京津廊文化产业集群:新奥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区、香河第一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大厂影视文创园区、大厂皇家景泰蓝文化体验中心、香河国华影视基地、文安鲁能文化生态园区、壹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大城红木文化产业园
4.京保文化产业集群。挖掘保定诚义文化、直隶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生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优化业态布局,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文化创意孵化、文化科技融合、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动漫、数字文化与文化休闲旅游业联动发展。加快涿州影视基地文化生态产业园建设,开发以京津影视剧组、专业人士为重点客户的影视休闲拍摄项目。
结合保定市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建设,打造文化小镇、实景演出、民俗体验等文化项目。发挥保定市区位和交通优势,建设北方工艺美术品展览展示和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中国•保定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专栏四 京保文化产业集群:中国保定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中国曲阳国际雕刻文化园二期、保定易县旅游文化产业园—燕都古城、保定定兴中华非遗小镇(王实甫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保定市中国演艺小镇项目
(二)冀中南文化产业转型引领区
石家庄、保定、衡水、邯郸、邢台等地以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湖淀文化、成语文化、太极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为精髓,按照“做大增量、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原则,培育“美丽河北•创意燕赵”系列文化品牌,重点发展文化装备制造、民俗文化旅游、出版印装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广告会展、民间工艺品制作加工等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支持省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探索在省会成立创意产业孵化园,依托南北交通大动脉,北引京津、南接邢邯,延伸产业链条,发挥辐射带动引领效应。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优势要素向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集中。改造提升文化装备制造、工艺美术产品加工制作等传统文化产业,建设大型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夯实文化产业集聚根基,发挥辐射拓展作用。
支持石家庄、保定吸纳京津高新技术、资本和人才等先进要素,大力发展数字印刷产业。加快推进戏剧、杂技等艺术院团及演出场所资源深度整合,打造一批文娱演艺业龙头企业,努力形成多样化、规模化的文娱演艺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五地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发展瓷器、雕塑、内画、年画等民间特色工艺品和乐器、旅游纪念品、演艺器材、影视道具等文化产品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开发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市场,推动历史文化遗存景观游、湿地公园文化游、文化特色小镇游、农林观光休闲游等融合性旅游项目发展。
专栏五 冀中南文化产业转型引领区:石家庄西柏坡文化产业综合开发系列项目、中山国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石家庄世界恐龙乐园主题文化产业项目、石家庄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家庄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园、石家庄正定城市文化乐园、石家庄红崖谷文化旅游、石家庄市《辛玛王国》主题乐园、石家庄屯头宫灯文化产业园、华北航空文化产业园、保定中华砚文化博览城、河北大学科技园、保定曲阳现代雕塑文化产业园、曲阳雕塑创意研发基地、衡水湖闾里•婚冠里、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武强基地、衡水阜城县剪纸创意产业园、邢白瓷研发生产项目、邢台汉锦坊手工布艺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园、邢台中国梅花拳文化产业园、邢台脱脱文化园、邢台紫金山旅游区休闲养生度假区、邯郸磁县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邯郸峰峰矿区磁州窑文化产业基地、邯郸广府文化产业城、邯郸中华成语文化博览园、邯郸中华智圣鬼谷子文化园、邯郸漳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馆陶县陶艺文化创意园、邯郸魏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邯郸武安市东山文化博艺园、邯郸响堂山文化产业园、邯郸中华毛氏文化园
(三)沿海文化产业带
发挥秦皇岛、唐山、沧州临渤海优势,以海洋文化、杂技文化、武术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文化为精髓,按照“时尚开放、打造经典”原则,加强三地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培育“美丽河北•弄潮渤海”系列文化品牌。重点发展海洋旅游休闲度假、杂技、武术、创意设计、道具生产、广告会展等产业,彰显河北省沿渤海地区文化产业带的特色,增强渤海文化影响力。
创新发展涉海旅游、演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海洋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打造一批特色海洋民俗村、海洋文化创意园。支持曹妃甸区建设国家海洋民俗文化之乡。提升秦皇岛市、黄骅市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地位,建设国际知名的海洋度假休闲中心。推动唐山传统企业依托老厂房、老仓库等工业遗存场地,培育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专栏六 沿海文化产业带:秦皇岛乐岛海洋公园提升改造、秦皇岛北戴河村“艺术村落”、唐山市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京东玉龙湾休闲产业项目、唐山曹妃甸蚕沙口妈祖文化旅游区、唐山曹妃甸欢乐渔谷主题公园、老唐山风情小镇、唐山京津冀协同大唐文化产业园、唐山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唐山迁安中唐•天元谷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沧州国家民俗文化公园、沧州南大港湿地国际文化旅游城、沧州沧县文化产业(旧州)园区、沧州盐山文化产业(庆云古镇)园区
(四)太行山文化产业带
沿太行山县(市、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坚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按照“点线相连、融合共赢”原则,整体设计、系统规划文化产业集聚区,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之路,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脱贫协同发展的双赢机制,培育“美丽河北•五彩太行”系列文化品牌。
重点发展革命历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民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提升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积极利用太行山高速建设机遇,谋划建设一批沿线特色文化景点和文化小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推动我省太行山一带与山西、河南有关地方联合开发太行山文化产业资源。
专栏七 太行山文化产业带:石家庄中国太行•文化艺术创客城、平山县天桂山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平山县佛光山文化旅游项目、平山县王母山道教文化基地、平山县驼梁文化产业园、井陉县井陉拉花艺术风情园、井陉古村落保护开发项目、张家口青天背文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定狼牙山旅游开发项目、保定易县易文化休闲度假小镇、保定涞水县圣诞老人小镇、保定涞水野三坡大型实景演出项目、邢台马岭关鬼谷子神秘园、邢台大峡谷军旅文化教育基地项目、邢台县七夕民俗文化园、邢台紫金山五杰文化产业园、邢台内丘县扁鹊文化产业园、邯郸峰峰富田遗址观光园、邯郸女娲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邯郸一二九师太行颂文化园、邯郸市同义村太行山荒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五)长城文化产业带
发挥河北省长城资源丰厚的比较优势,依托长城内外的遗址遗迹、关隘城堡、传统村落、山水风光等有形风物和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无形资源,大力发展长城文化产业,提升长城旅游文化内涵,开发长城文化创意产品,举办长城文化节,广泛发展长城影视、动漫、摄影、写生、演艺、竞技等主题文化项目,打造“美丽河北•壮美长城”系列文化品牌。
秦皇岛市以山海关古城为中心,打造“天下第一关”长城文化产业聚集区。承德市以金山岭长城为中心,叫响“最美长城”美誉。唐山市依托遵化、迁安、迁西等地的长城资源,打造唐山北部长城文化产业带。张家口市以“长城内外是故乡”为文化纽带,打造“大好河山•长城印象”系列品牌。保定市整合利用涞水、涞源、易县、唐县、阜平等地长城资源,加强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与北京、天津共同打造长城文化产业品牌的机制与载体。
专栏八 长城文化产业带:“大好河山•长城印象”品牌项目、张家口大境门文化旅游综合改造、张家口长城博物馆项目、山海关长城文化产业园、卢龙北部长城风韵旅游区、承德金山岭长城文化旅游项目、唐山迁西县长城文化产业聚集区、青山关长城文化旅游度假区、迁安长城国家公园
(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
大运河河北段流域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市加强运河文化研究梳理,加强文物古迹、运河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在保护大运河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动漫、养生健身、节庆会展、民俗体验等特色文化产业,培育“美丽河北•运河风韵”系列品牌,让古老的运河重现生机,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沧州市围绕打造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运河特色文化街区、运河文化景观带、运河风情体验区,开发运河文化产品。廊坊市依托京杭大运河香河段和香河第一城,开发建设世界级运河文化城。支持沧州东光县、衡水景县利用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发展运河文化旅游。联合京津有关地市,共同规划推进京津冀大运河旅游观光带建设。
专栏九 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沧州大运河文化产业聚集区、沧州古运河文化景观带园林景观提升项目、文化沧州大运河壁画艺术园建设项目、运河湾中国沧州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河北运河庄园智能农业文化创意园项目、中信国安第一城运河生态文化项目、东光县大运河文化旅游项目、京津冀大运河旅游观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