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文旅新闻
文旅资讯
所在位置:  首页 >>  文旅资讯
2016年31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出炉 你的家乡文化咋发展?
发布时间:2016/2/24


 

北京


  办好第四届京交会,扩大通信、金融、文化等新兴服务贸易。


  实施旅游消费提升计划,做优古都文化、京郊休闲等旅游板块,扩大外来消费。


  强化核心区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等高端服务功能。


  细化落实环球主题公园规划方案,全面推进园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医疗机构和文化体育设施,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当好文化繁荣发展的排头兵。 


  建设先进文化引领高地。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个领域。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和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推进全民阅读,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提升工程,启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出更多文学艺术精品力作,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推进文保区腾退疏解和有机更新,加强长城文化带、“三山五园”等重点区域整体保护。推动中轴线申遗,着力打造“一轴一线”文化魅力走廊,加快建设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逐步整体恢复天坛风貌。挖掘古都文化,传承京味文化,支持民族戏曲艺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抓好经典出版、优秀典籍整理等工程,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鼓励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出台深化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两个意见,巩固扩大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成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制定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扶持力度,抓好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天津


  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水平,启动天津歌舞剧院建设工程。全面做好第十三届全运会筹备工作。


河北


  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培育100家众创空间,每个市都建成一个创新创业园,扩大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全年新增创投基金20家以上。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改善旅游设施,实施“畅游河北”行动,有效促进旅游消费。


  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


  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


  提速旅游产业发展,组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好首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重点精品旅游线路,加大5A级景区创建力度,建设10个全域旅游目的地县,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力争年内游客接待量达到4.25亿人次。


  推动环保、司法、公安、审计、文化、广电等领域改革。


  开展电商、旅游、光伏、生态等新业态扶贫。


  健全公共文体设施,推进河北奥体中心、河北大剧院等设施建设,启动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培养基层文艺人才,推出具有河北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和品牌文化活动,加强长城、中山国遗址、名镇名村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山西


  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办好旅游发展大会,提升文化旅游品牌,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


  推动旅游消费升级。


  抓好1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和70个重点古村落保护工作。


  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群众需求,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开展好各类基层文化活动。继续推动县级“三馆一院”、市级“五馆一院”建设,完善文化场馆管理和使用机制,提升文化设施服务能力。完成山西晋剧艺术中心、少儿图书馆和古籍保护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10个县级文化设施。继续做好《山西文华》丛书编纂工作。加大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力度。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保税区、文化产业园建设。促进文化与金融、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具有山西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强化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步伐。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倡导全民阅读。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内蒙古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文化、健康养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把握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增加优质新型产品供给,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积极开展与俄蒙在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人文交流,加强与俄蒙地方政府及部门间的定期协商会晤。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做好舆论引导和网络宣传管理工作,规范传播秩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打造一批富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方式,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力度,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倡导全民阅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和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按照“抓大扶小”思路,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和中小微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发展环境,理顺管理体制,扩大投资规模,用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抓好重点项目和集聚区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意的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辽宁


  积极扩大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中高端消费和信贷消费,活跃旅游休闲消费。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唱响时代精神和辽宁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县级文化场馆及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办好第五届全民读书节,建设“书香辽宁”。繁荣文化创作和演出,培育辽宁特色艺术精品,加大辽宁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抓好文化创意、影视出版、动漫游戏和印刷包装业,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切实维护良好文化生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吉林


  着力发展文化、健康等行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发展型、现代型转变。利用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实施的机遇,扩大信息咨询、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服务贸易规模,建好长春、吉林等服务贸易园区。


  为全省行政村每月放映公益电影1场。硬化行政村文化小广场200个。送演出下基层4000场。


  做好吉林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搞好文艺精品创作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继续推进省文化活动中心、省美术馆、省档案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建设。中国长春光学科学技术馆开馆运营。


黑龙江


  大力发展旅游业。打好夏季生态避暑、冬季冰雪旅游王牌,不断提高产品供给水平。在继续巩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第一梯队冬季旅游线路基础上,推出哈尔滨分别至大庆—齐齐哈尔、漠河北极村、牡丹江镜泊湖、铁力—伊春4条第二梯队冬季旅游线路。加快与恒大集团合作,在亚布力气候温度条件更适宜的东南坡新建100公里雪道,努力打造专业和非专业结合的世界级滑雪旅游度假目的地。抓住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机遇,培育冰雪体育产业。利用我省极具竞争力的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以及界江、过境旅游、温泉资源,深度开发,培育高水准生态避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办好“哈尔滨之夏”,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时尚氛围。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继续推进哈尔滨万达文旅城建设。推动省广电网络公司全网双向化改造及视频云中心建设,加快上市步伐。在哈尔滨市及重点旅游景区举办贯穿旅游季、特色鲜明的驻场演出,丰富各类历史文化艺术展览,打造高水平特色餐饮和旅游纪念品。


  与俄有关州区全面开展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发挥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工程,推动三网融合。向农村提供更多适合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遗产依法保护利用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巩固冰雪体育强省地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上海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公共场所无线接入点达到20万处。推动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落实“互联网+”推进方案,支持物联网、新硬件、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利用,加快建设智慧学习、智慧停车、智慧旅游等一批便民惠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切实保障网络安全。


  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编制,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开展一批名镇名村改造利用。


  鼓励纯农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化中国梦、城市精神宣传教育,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完善精神文明测评体系,开展讲文明、除陋习主题活动,实施市民修身行动计划,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规划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大歌剧院,建成世博会博物馆、国际舞蹈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建立健全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云整体上线运行。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机制,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部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管理。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金融等深度融合,提升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能级,建设高端文化装备基地。支持影视、文学等版权交易平台建设,建成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二期。


  推动文化创新和文艺创作。建设新型媒体集团,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文艺、新闻、出版等文化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名家大师工作室。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施文艺创作新品、优品、精品扶持计划,发展网络文艺,推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促进体育事业产业协调发展。推广全民健身,举办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办好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等重大赛事,支持上海体育健儿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江苏


  发展壮大平台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新兴业态,积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万亿元级支柱产业。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大力发展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式文化消费。


  建设一批具有江苏特点的特色小镇。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彰显城乡空间特色。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全民阅读,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弘扬践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办好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引导网络文艺创作健康发展,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实施文脉整理和研究工程。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二轮修志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信息、旅游等融合,鼓励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投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注重运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公共文化和体育方面,建成40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提升4000家农家书屋服务功能。为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免费放映电影12.5万场。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567个乡镇建成多功能运动场。


浙江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


  大力培育信息、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


  加强城市规划,全面推行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合理性。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打造智慧城市。


  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设计,凸显“浙派民居”特色,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快教育、文化、卫生重点县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增1000个农村文化礼堂。


安徽


  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扩大旅游、养老、健康和信息消费,增加中高端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促进智能家居、数字媒体、个性时尚等热点消费。


  实施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落实税费减免、价格并轨、融资租赁等支持政策,发展新兴旅游业态。


  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安徽好人事迹。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县城、村镇、集市、社区文明创建。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升级,建设3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39个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完善“三馆一院”联盟运行机制,推动全民阅读。完成全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非遗项目抢救采录和数字化保护。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挥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存史育人资政作用。


  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推进名团、名剧建设,振兴发展地方戏曲和传统工艺,加快安徽文化走出去步伐。办好安徽省艺术节。支持骨干文化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新业态,建设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综合试验基地。


福建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工程,策划推介精品线路,强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健康、体育、文化、教育培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


  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促进旅游、信息、汽车、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消费。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留住民俗风情,守住美丽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发挥“海丝”发祥地影响力,与港澳台侨携手,构建多层次常态化交流平台与合作机制,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和商贸基地,拓展远洋渔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对接合作。深化各领域友好交流。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总体方案,促进平潭、厦门、福州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确保在国家一年期评估时交出合格答卷。


  促进文化社会融合。办好第八届海峡论坛。加强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福建文化宝岛行等系列交流活动,继续办好海峡青年节。发挥祖地文化优势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扩大民间基层交流,深化闽台乡镇、同名同宗村、社区村里对接,强化亲情乡情纽带联系。加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推动闽台社区治理交流,拓展科技、教育、卫生、广播影视等各领域合作空间。


  繁荣发展八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因地制宜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适应群众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大力支持文艺创作,发展文化产业,打响文化品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保护发展闽南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畲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进一步弘扬朱子文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壮大体育产业,积极发展老年体育,形成全民健身良好氛围。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做好第二轮志书和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加强科普工作。加强网络文化等建设管理,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江西


  重点实施省文化中心等12个文化项目以及15个重大体育健身项目。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扩大“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影响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培育康体养生、自驾营地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加快赣浙闽皖国际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建设,试点发行省内“旅游一卡通”,力争在南昌、景德镇实施外籍人士72小时过境免签。加快“光网江西”“无线江西”建设,推动宽带提速降费,促进信息消费。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消费。


  深化江西报业集团改革,组建省文化演艺发展集团、省广电传媒集团。


  加大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赣鄱特色的文化名村。


  积极参与沿江经济协作区和赣鄂皖长江两岸合作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九江与上海合作建设彭泽“飞地”产业园、南昌高新区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合作建设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筹集财政性资金1200亿元,集中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抚恤和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教育文化体育、居住条件、扶贫开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八个方面,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加大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力度,支持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着力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打造成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区。办好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活动和第六届江西艺术节。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推进江西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抓好我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重视地名文化建设。开展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


山东


  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体育等产业,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


  鼓励房地产企业将库存商品房改造为电商用房、教师公寓、养老地产、旅游场所等专业设施。


  抓住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实施机遇,在贸易、投资、金融、旅游、交通和产业合作等领域争取先行先试。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省直转制文化单位改制到位。持续建设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按期完成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年度建设计划,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强化旅游市场监管。


河南


  重点提升智能终端、智能穿戴生产能力,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积极培育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区和都市休闲旅游发展区,建设精品线路,优化景区环境,严格质量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实施新兴热点消费促进工程,努力提升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能力。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深化与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农业、旅游等合作。


  建设文明河南,提升发展软实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活力实力竞争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开工建设二里头夏朝遗址博物馆、中原考古博物院等项目。继续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建设“书香中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太极拳等项目申遗。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快中原智库建设。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依法建网管网用网,用正能量滋养网络文化,让网络空间更加繁荣清朗!


  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实施文化产业“双十”工程,用好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推进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原云大数据中心、河南文化艺术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突出“老家河南”主题,打造根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航空港卫视等对外融媒体传播平台作用,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壮大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大象融媒体集团,完成省广播电视台、广电传媒控股集团组建。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湖北


  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外包、会展、文化、体育、人力资源等产业发展。突破性发展旅游产业,力争年内实现旅游总收入4500亿元。


  继续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抓好“美丽乡村”和“荆楚派”民居特色建设示范,建设保留历史记忆、传统格局、山水风貌的美丽村镇。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四馆三场”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湖南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体育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形式和业态创新,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打造以张家界为龙头的精品景点景区和旅游线路,加强旅游配套服务,培育新兴旅游业态。


  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旅游、运输、软件、外包、技术、文化、中医药等领域服务贸易。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设计和建筑水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完成500个行政村通宽带和100万农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00个。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启动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实施县级未达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提质改造,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支持艺术创作、演艺惠民、非遗和文物保护;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考评机制。发展群众体育,积极备战里约奥运会。


广东



  发展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壮大养老健康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旅游消费。


  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战略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贯标试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推进“多规合一”,加强城市设计,强化城市特色风貌,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制度。

 

  推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健全优质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城乡共享机制。


  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深化与沿线国家农业、海洋渔业、资源能源、文化、旅游等合作。


  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扩大技术、文化等服务出口。


  深化粤台交流合作,推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提升以侨引资引智水平。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水平,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提升工程,以总分馆形式加快县乡图书馆、文化馆改造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办好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强化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加快建设“广东公共文化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一批具有岭南风格的精品力作。加强版权保护,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推进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发展影视传媒、动漫游戏、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产业基地。支持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和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支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做好奥运会等备战工作。 


广西 


  大力发展旅游业,继续抓好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创建,加大旅游宣传推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档次和质量。


  以2018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抓紧推进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北部湾大学、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桂林机场新航站楼、南宁会展中心升级改造工程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和服务基层的城镇基础设施、扶贫、教育、卫生、健康养老等十类民生项目,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其他领域改革。


  推进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广西博物馆改扩建等文化项目建设,支持创作一批文化艺术、影视艺术精品,做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加强新闻出版、档案、方志、文史等工作。建设特色新型智库。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筹措资金525亿元,抓好社保、健康、教育、水利、扶贫、安居、农补、生态、文化、交通等一批惠民项目。


海南


  重点实施特色产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电子商务脱贫、劳务输出脱贫、教育和文化建设脱贫、卫生健康脱贫、科技和人才引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脱贫、生态移民和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十大精准脱贫举措。


  实质性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


  注重城市功能定位、空间组合、建筑风格、绿化景观的设计,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文化特色的塑造。围绕“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培育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文化名镇和美丽宜居乡村。


  做优做强医疗健康产业,用足用好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特殊政策,确保年内新开工一批高端医疗、健康服务类大项目;推进医疗健康产业与互联网、旅游、房地产等产业互动发展。


  重点实施休闲度假旅游、养生养老、医疗健康、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绿色和教育文化体育八大消费工程。一是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促进旅游消费。制定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重点发展海洋旅游、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航天主题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大力发展中西部旅游,打造一批精品线路、景区。精准开展国内外市场营销,积极开辟、加密国际新航线,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国际化水平。力争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0%和13.5%,入境游客数量实现止跌回升。


  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激活教育文化消费。整合海南地域文化资源,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引导文化消费行为,拓展文化消费空间。


  统筹发展海洋旅游,深入开发休闲渔业、滨海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加快构建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体系。有序推进三沙旅游,保持西沙邮轮旅游常态化,积极推进开通环南海邮轮旅游航线。集聚发展港口运输、海洋文化等海洋服务业态,建设崖州、铺前、白马井等一批渔业风情小镇和美丽渔村。


  积极推进亚龙湾、海棠湾、清水湾、香水湾、神州半岛、海花岛等旅游度假区和游艇码头建设。


  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提升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繁荣文体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省美术馆、图书馆二期、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等公共文体项目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建设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佛学院,重视修史修志。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重庆


  加快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发展旅游、休闲、养老等跨界地产,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项目向众创空间和楼宇产业转型。


  切实解决城乡交通、水利、住房、生态、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社会保障和救助等领域突出民生问题。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工程。


四川


  积极培育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文化、体育、养老等10个重点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阳光度假、健康养老、乡村休闲等旅游业态,精心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规划和启动四川藏区、彝区全域旅游建设。深入实施“大熊猫”国际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入境游,办好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旅博会等活动。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


  落实好“一带一路”建设33项重点工作,推进“251三年行动计划”,精心组织“千企行丝路”活动,全面拓展与沿线国家经贸、文化、旅游等合作。


  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开展县域经济50强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旅游和生态经济强县。


  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市、区)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开展“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发展区域特色和创意文化产业。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展竞技体育,培育体育产业。


贵州

  实施文化传承脱贫工程,培训多层次手工技艺传承人1万名。


  大力发展以山地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加快山地公园省建设,制定实施山地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山地旅游业态,大力引进培育旅游文化龙头企业,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加强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营销,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商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动漫、家政、养老、康体、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重点扩大旅游、住房、汽车、养老、用电等消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构建“快旅慢游”体系,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


  办好用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开放活动,精准招引落地一批大企业、好项目,满腔热情为落地企业搞好服务。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打造提升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成一批生态体育公园。大力发展民族等各项事业。


  建设5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新建12个县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新建和改造32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云南

  完善旅游业发展政策,大力整治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旅游消费。


  加快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宽带接入网和骨干网、城域网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实施下一代广播电视接入网络、移动宽带网覆盖等重大项目。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强其对全省经济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构建高端服务业核心区,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认真落实全省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部署,加快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落实大数据行动纲要,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重点发展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加快培育生态文化、养生休闲、大健康、文化创意、民族时尚创意等服务业。


  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服务载体建设,建设一批集生态、文化、旅游、创新为一体的特色小镇,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原产地商标注册,保护和有序开发生物资源。


  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综合改革。分类实施科研院所、国有文艺院团和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后勤体制改革。


  全面创新电商、旅游、技能、资产收益等扶贫方式。


  建设一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县,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拓展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打造一批“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新型村庄、特色村寨和边境村寨。


  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古城古镇和文物遗址、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注重建筑设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确保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高原体育产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发展,关爱妇女儿童,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科普、文史、方志、档案等工作。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实施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加快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启动地名保护工作。加强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之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展示中心和传习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抓好少数民族典籍整理和翻译出版工作。


西藏

  全面建成县城数字影院。


  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300万人次、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330亿元、增长17%。


  精心组织,高标准办好第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


陕西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改善供给侧结构,深入发掘历史人文资源,系统打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大遗址保护、自然山水、丝路文化、文艺陕军等文化品牌。发挥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领作用,推动国有单位和社会资本联手开发多元化文化产品、打造旅游精品景区与线路,启动实施优秀中青年作家“百优计划”,推广《长恨歌》演艺模式,鼓励文艺团体固定景点开发精品剧目,结合文化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游和城郊休闲游,让中外游客在休闲娱乐中留下对陕西的美好记忆。


  培育发展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医养结合等消费业态。


  培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价值收益。


  持续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


  更加注重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精心办好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健全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实施移民搬迁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面启动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加快建设县区标准足球场,保障好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甘肃

  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把扶贫搬迁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新的安置区在县城、乡镇、中心村、旅游区、产业园区等有创业就业机会的区域布局,并按照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做到有商场、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化体育场所。


  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在5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


  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0%。  


  借助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契机,加大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各级政府抓现代服务业的首位工程,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着力加强科学规划,加大政策、金融扶持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程度,加快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品牌产品、人才队伍。加大基层文化集市建设力度,大力促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抓好大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旅游,推动河西、陇东南和沿黄市州三个片区旅游联动发展。


  鼓励非公经济进入能源资源开发、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和全民健身产业等领域,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举全省之力,努力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办成国家层面最有影响力的一流文化盛会,使其成为拉动我省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引擎。深化人文交流,加强友城建设。办好第二十二届兰洽会、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国际新能源博览会等节会,扩大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交流。


  指导市州构建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各具特色的城镇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提高产业支撑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创造就业条件。


  持续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大力发展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张掖、白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继续推进乡村舞台建设,加快农村和社区体育健身工程进度。


青海

  着力发展以旅游休闲、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健康养老、文化体育为重点的服务型消费,以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为特色的时尚消费,培育新能源汽车、节能产品等绿色消费,启动皮卡等轻型货车下乡政策。


  稳步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对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产业,围绕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格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旅游业态和产品多元化,力争互助故土园成功创建5A级景区,不断提升“大美青海”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树立“精明增长”、“宜居城市”理念,综合考虑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和环境承载能力。


  环湖地区积极发展种养、加工、旅游等特色产业,努力建设全省生态旅游、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三江源地区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产品供给地、生态安全屏障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继续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广播电视无线数字覆盖等工程,在50个行政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


宁夏

  实施23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00亿元。特别要建成宁东至浙江输电、神华宁煤煤制油、如意高档服装等,推进宁夏中关村产业园数据中心、西夏公铁物流园、三沙源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依托宁夏旅游集团建立旅游发展联盟,整合旅游资源,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加快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以及体育、商贸等融合,开发一批全天候、全方位、体验型旅游产品,推出更多独特旅游商品,拉长产业链。办好中美旅游高峰论坛、“驾越丝路”等活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育一批优秀景区、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重拳整治价格欺诈、强制购物等乱象,把“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打得更响。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5亿元,增长10%以上。


  培育信息经济。推动中卫西部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服务器5万台,开展数据收集、开发、利用和交易。加快建设并应用好“八朵云”,实现4G网络城乡全覆盖,推进宽带提速降费。支持软件、游戏等产业发展,引进智能终端、可佩戴设备等信息装备企业。深化“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国家示范基地,形成经济增长新热点。


  落实带薪休假,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激活假日消费。


  打造旅游、枸杞、葡萄、回族文化等特色小镇。


  启动建设中阿产业园、文化园等开放园区,加快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丰富、更精彩。新改建5个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扶持一批文化室、文化大院,开展送戏下乡、公益放映、全民阅读等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培育壮大创意、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鼓励骨干企业走出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西夏陵和丝绸之路宁夏段申遗。号召全民健身,办好体育赛事,逐步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更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新疆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抓好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发新产品、推出新线路、培育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展集生态农业、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健康产业。


  办好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第二届中亚科技创新合作论坛、第二届亚欧出版博览会、第三届亚欧电影展等活动。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出一批真正有影响力、能在全国叫得响的代表性文化精品。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筹备参演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继续实施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春雨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进一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使学习双语、掌握双语、应用双语成为各族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繁荣发展的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加快青少年足球等体育项目普及,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全力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即将隆重开幕,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一定能够办成一届“国内一流、国际水平、和谐安全、精彩难忘、影响世界”的体育盛会!


  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等保护建设。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Copyright 2019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245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