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发展的未来息息相关。1月1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2015)》发布会上,“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排名首次发布。下面就和大家说说这个研究报告究竟说了啥?这个指数从哪里来的?哪些城市文化竞争力值得关注?
目前中国关于文化产业的指数排行有好几个。这些指数是否经得起推敲,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指标的设置,一个是数据的收集。
在指标设置上,《研究报告》在借鉴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的“跑道模型“,设计了涵盖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5个一级指标包括文化禀赋要素、文化经济要素、文化管理要素、文化潜力要素、文化交流要素。
在数据收集上,《研究报告》的主要来源有六大类,分别是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官方统计名录、政府网站、行业网站和互联网公开资料。或许有人质疑这些数据的合理性,对此,范院长表示,“应该相信政府的统计数据,选用这些数据是因为这些数据可以存史留鉴的。”
《研究报告》共涉及了36个城市,主要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据《研究报告》显示,它们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差异显著 。
从综合排名上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汉、南京、成都、重庆十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竞争力综合得分位于前列,其中被人们称之为“帝都”和“魔都”的北京和上海不仅仅在经济实力上领先,其文化优势也明显居于前列,远远高于紧随其后的深圳和广州。
从地域上看,文化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多为处于东部沿海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东部沿海经济带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普遍较高,中西部城市文化竞争力相较于东部沿海城市而言较弱。
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文化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城市文化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相一致。这和小文在以往的采访中的感觉是一样的。
当然,除了总体排名,《研究报告》还从文化禀赋要素、文化经济要素、文化管理要素、文化潜力要素、文化交流要素五个方面对城市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36座城市在文化竞争力构成的不同指标中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
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在五大要素的评估中均位列前两名。重庆市在文化禀赋要素方面表现突出,位列第三,优于自身在其他要素方面的表现。杭州市则在文化禀赋、文化经济、文化管理、文化交流等四个方面表现突出,处于全国前列水平,整体城市文化发展相对均衡和全面。
就北京市而言,在一级指标下,北京在文化竞争力建设方面没有明显的短板,但在二级指标下,北京市在文化消费和城市综合这两项的得分相对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各个城市文化发展不均衡。因此,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大的难度,也需要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这次发布的“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数”排名,意在通过整体上把脉全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为我国城市文化政策、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对策思考,探寻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的潜在空间和可行路径。“更重要的是,希望地方政府能真正重视统计数据。统计工作不规范、不严谨,也会影响到城市文化建设。”据了解,这次就有好几个城市因为缺失统计数据,虽然可能城市文化建设做的不错,但是却无法参与到本次排名中。
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言,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存储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城市文化,构成了整个城市内在的精神要素,反映着一个城市和地区中人们的价值取向、精神诉求、思维方式和内在认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数千年历史传承而来的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等赋予了每个城市巨大的个性禀赋差异,这些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也构成了城市提升自身文化竞争力的基础。希能看到有更多的城市文化出现,也希望中国城市能依托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中,在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道路上不断的求索。
下面是报告部分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