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在方特梦幻王国——这一文化主题公园里,处处充满着炫目和惊叹,这里有将三维影视和实物布景完美结合的魔法世界,有将影视技术与高科技舞台特技相结合的巨幕电影,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十二生肖”。这是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兴建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题公园,也是我国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快速发展的范例。
方特文化主题公园是我国文化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下,文化与科技融合在广度、高度、深度、跨度4个维度上实现了跨越性的进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效。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为“十三五”文化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政策指引
2011年7月,文化部、科技部建立部际会商合作机制,通过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发布信号强烈的规划、推进项目实施以及基地建设等实质性工作,建立起文化、科技管理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机制,并带动社会上各级文化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探索和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径,共同开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局面。
2012年6月,文化部会同科技部、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联合印发《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了创新引领、应用驱动、集成创新、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明确5年的发展目标,推进实施了“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提升文化事业服务能力”等5项主要任务。2015年,文化部被纳入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多部委组成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组织实施了《公共文化共享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9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获国拨资金近3亿元;组织实施了“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等文化科技创新项目,5年共有近300个项目获批立项,近70个项目验收结项,有效发挥了技术集成与创新应用对于文化建设的提升带动作用。
搭建融合平台 发挥行业引领
2014年,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中的文化科技企业总收入60亿元,总利润率为9.6%,比2013年增长15.8%。这是中关村软件园长期致力于文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成果,也是我国文化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的映照。目前,中关村软件园正在建设文化科技孵化器,将为更多文化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了加强文化科技载体建设,2012年、2013年,文化部与科技部、中宣部、广电总局等5部委联合认定两批共34家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载体,搭建起技术与文化需求实际对接的平台,有效驱动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2014年,文化部开展首批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作,经过组织申报、实地考评等环节,11月底认定了“古籍保护科技”等首批6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将通过持续支持与建设,使重点实验室成为文化部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组织科学技术开发、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探索,解决文化发展中重大、关键和共性科技问题的研发基地。
加强成果转化 推进深度融合
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数字技术的应用悄然改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储存、展陈、传播和接受方式。如今,文化科技已经应用到文化发展的众多领域,可以说,文化科技如今已成为支撑驱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先进技术支撑的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渠道、装备和软件系统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很快,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呈现常态化,对外文化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数字技术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开发应用等得到持续推进,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得到进一步拓展。
文化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如文化科技理论体系建设不完善,文化科技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能力依然不足,文化科技小微企业的相关扶植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匮乏等,这些都成为制约文化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我们将加强政策制定与战略规划,出台文化部有关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及五年行动计划,确立‘十三五’期间文化科技聚焦需求、深度融合、加强转化、协同创新的发展思路。”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要加强文化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工作,稳步推进文化领域大数据建设、互联网+文化行动计划、文化装备系统提升工程、成果转化应用工程、文化创新引领示范工程、标准化推进工程等,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