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应的其融合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在制造业、生产界、工业界等其他相关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拉动消费作用日益增强。作为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有效实现创意的现实转换,才是真正推动产业提升的有效手段。25日,“创意·生意”结构化论坛在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士共同参加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此次论坛的成员主要为2015年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类)培训相关学员。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此次结构化论坛共分为3个主题,分别为“特色 让竞争不残酷”、“创意:传统的华丽转身”、“生意就是创意的生根与发芽”,论坛步骤分为主题演讲、综合分析、总体评判等。
期间,黑龙江牡丹江渤海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玲、青海博源文化产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分别就靺鞨绣的传承创新与奥运奖牌的创意设计来阐述“特色 让竞争不残酷”这一论题,孙艳玲提出,针对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在坚持特色文化品质不断提升的条件下,整合多元化的设计、生产、营销等资源,最终形成产业发展优势;李朝在现场强调“文化企业要想健康成长,首先要从心里先断奶”,防止过分依赖政府政策,相反,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积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寻找出路。
现场学员经过小组讨论,提出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点、面结合,顾全产业内外部发展条件,既要考虑市场需求,又要充分依靠政策环境,全面分析包括企业自身、同行、用户等综合竞争环境。同时,鉴于文化产业本身特殊的使命感,优秀的行业发展代表也要学会与更多的人分享资源发展模式,形成特色化的集群、集合效应,由此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创意:传统的华丽转身”这一环节,安徽芜湖华强动漫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提出,所谓的创意,就是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进而推动可继续发展,并以自身企业从军工集团成功实现动漫影视多媒体、文旅项目投资等转型为例,谈到企业的发展要在一个成熟的条件下,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有选择的进行跨界战略合作,充分利用科学、艺术、创意,不断实现创意升级与市场效率的提升。
贺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红现场以剪纸文化与酒文化的融合发展为例,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实现“跨界+链条”才会更有规模这一观点。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深圳市贺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继承、发扬、创新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基础,创新研发了一大批传统也时尚的剪纸家居用品、工艺品和喜运礼品。作为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的首家非遗企业,目前贺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也在积极与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金陵文交所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文化与金融的跨界探索。作为一家以剪纸为圆点的庆贺文化平台,贺虹表示,近几年都在致力于有选择地整合酒文化、茶文化等资源,打造贺酒、贺茶、贺酒、贺饼、贺礼等系列跨界文创产品。
贺红谈到,一家传统的文化企业要想实现创新,首先需要从定位、市场、资源、方法、团队等方面入手。在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贺虹提出,文化只有被消费,才会有价值;有价值才能更好的转化为资产;只有优质资产和资本有效结合,才更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充分利用创意开发传统文化,才能引领当前的文化消费时尚。
此外,广东客客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展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孟韬也分别就“生意就是创意的生根与发芽”发表主旨演讲,并提出,创新不应仅仅局限于新思维方式的转换,同时也涉及到组织架构的调整与经营模式的改良;创意只有接地气,才能真正为人所用。此外,孟韬还提出,“今后的市场一定不再是大众消费市场,而是小众消费市场,我们一定要做好大数据下的小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