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去年中,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这一文件中,也提到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从现代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往往经济高地就是文化高地。实际上古时候丝绸之路之所以成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渠道,是因为那时中国是世界的经济高地。美国只有几百年历史,但不能否认全球人现在都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毫无疑问是文化带,但基础是经济带,资本的战略作用是关键。
对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笔者归纳了四点:一是在地性,现在所说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总的来说依附在一个特定区域中,以文化旅游业态为主。二是分散性。三是原生性,由于手工生产所蕴含的文化深厚,因此最接近文化的本性。四是小众性,它是在特定范围内的。小众性存在明显的文化折扣,如在陕西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东西,但跨越了语言和文化区域后,另外一些人在接受度上就会打折扣。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角度说要打破这种折扣,同时要保留特色,这是矛盾的地方。
目前,我国的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业态简单,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足够的创造性、好的商业模式和更大的国际视野。二是高度区隔,碎片化问题突出。三是进退失据,原生保护和市场开发失衡。要保护原生态的模式就要避免市场化的推广,但不搞市场经济,原生态文化被破坏得更厉害。四是产业化弱。特色文化产业也就意味着很难做成规模,而我们又觉得只有手工做的东西,才有膜拜价值。所以这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悖论。五是资本短缺,企业缺少资本化的思维和融资途径。
关于投融资路径问题,首先是有政府性基金的示范引导。政府引导是因为特色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外部效益化价值,不仅对产业有意义,对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也有意义,还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带动发展有很大作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其实还可以有“文化+”。“文化+”意味着文化可以与很多产业结合发展,可以带动很多产业附加价值的提升。这需要政府资金的引导,笔者认为,由政府来主导建设一个产业化基金意义非常大。
二要发挥银行保险等的传统金融优势,助力特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做好基础设施。尽管笔者不同意搞文化地产,但把文化地产妖魔化也不对。现在中国的地产业已到去泡沫化的时期,银行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是政府要筑基,积极开展特色文化产业链投融资。文化产业最大的价值是它可以带起很长的产业链,就像科技研发一样,关键在于研发成功后形成IP,后面的产业链非常丰富。所以在研发时,创新这方面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但是在产业链的投融资方面,要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只要形成产业链的融资体系,笔者相信社会资本会更主动地进来。
四要积极发展文化产权交易,开展特色文化资源的平台型投融资。丝绸之路特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些资源有些东西可以变成文化产权,可以注册公共知识产权变成特色文化产权,这些产权应放在产权交易所对接,同时也是寻求资本合作。陕西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如果能做成丝路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更有意义,也突破了以前做艺术品的局限。
五要推动文化金融创新,尝试开展基于特色文化资源收益的资产证券化。这也是国家在金融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支持的方向,现在国内、国际都有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特别有效的尝试现在不是很多。
最后,积极拓展适合特色文化产业消费的互联网金融。分散的海量创意和海量的小众需求,在传统产业发展机制下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因为传统商业模式是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和批量化的大规模销售。但在互联网环境中,分散的海量创意与海量的小众需求可以实现无成本的无缝对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金融信用也随之形成,可以推动文化众筹走向文化众创。